相关新闻
-
12-16
榆林市2023年度重要古生物化石资源详细调查成果报告喜获优秀
近日,榆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专家对我中心承担的“榆林市2023年度重要古生物化石资源详细调查”项目成果进行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组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成果丰硕,报告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同意该项目成果报告通过评审,综合评分95分,为优秀级。
查看更多 -
12-09
绷紧保密“弦” 筑牢安全“盾”
为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保密意识,提升保密防范能力和水平。按照省地质调查院对保密工作的安排部署,近日,矿产中心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观看了《警惕密从口出》保密警示教育宣传片。此次集体观影不仅是对保密工作的一次重要宣传,更是对全体干部职工保密责任的一次深刻提醒。
查看更多 -
12-02
矿产中心组织开展2024年消防宣传月系列活动
11月是全国消防宣传月,为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消防安全意识,预防火灾事故发生,中心围绕“全民消防,生命至上”主题,组织开展了消防宣传月系列活动。 活动期间,中心大力宣传消防知识,利用电子横幅、显示屏宣传活动主题和消防知识30场次,张贴悬挂宣传标语、海报10余幅,在有关工作群推送安全提示20余条,有效增强了中心职工消防安全意识和自身防火自救能力,营造了“人人关注消防、人人参与消防”的良好氛围。
查看更多 -
11-26
“陕西省潼关县幅(I49C002002)1∶25万区域地质
近期,省地质调查院组织专家对我中心承担的“陕西省潼关县幅(I49C002002)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修测)”项目进行了评审验收,专家组对项目取得的成果给与了充分肯定。认为项目组注重生产与科研相结合,成果转换与应用效果明显, 新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综合评定为优秀级。
查看更多
创建成果交流平台 提高地质调查质量
发布日期: 2006-12-20 作者: 来源: 浏览数:1260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举办2006年度地质资料检查及成果交流会
为了全面了解地质项目野外原始资料的质量情况、工作成果及工作水平,起到相互交流与学习、总结经验与教训、加强技术管理、提高地质调查工作质量,陕西省地质调查院于2006年12月12—14日在院部举行了2006年度地质资料检查及成果交流会,邀请局系统卓有建树的老前辈为主审专家。会议由常务副院长韩芳林主持,省地矿局有关领导到会指导,全体技术业务人员和职能部门代表共计1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达到了预期目的,收到了良好效果。
这次会议参展项目共22项,涉及区域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水资源调查等专业的野外原始资料,共计2000余件,包括项目设计、野外原始记录卡片、表册、记录本;各种图件;各种小结、总结报告、野外验收文据及综合图件;有关技术要求、工作细则及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文件资料。18个具有代表性的地质调查项目在会上进行了多媒体成果交流汇报。
由22位专家组成的专家检查组依据地质调查有关规范和要求,从完成野外调查任务、工作质量、地质找矿成果等方面对野外原始资料进行了严格检查,其中包括设计总体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野外地质观察、样品采集、工程编录资料质量;参展原始资料数据的准确、系统性、规范性;综合整理及综合研究成果总结;质量体系运行等。专家组一致认为:本次参展项目类别多、实际资料丰富,原始资料齐全,符合有关地质规范要求,资料质量比往年有了提高。采用三新技术完成的数字填图项目是地质工作的一大进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
通过项目成果汇报和资料检查,2006年地质调查院全面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在略阳、南江、安康等地区开展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运用数字填图方法新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果,提高了工作效率,对勉略宁等重要构造区带提出了新的地质认识;在陕南、新疆、内蒙等地区开展的1/5万矿产资源调查和矿产资源评价项目发现了一批Pb、Zn、Cu、Mo、Fe、多金属矿带和找矿有利地段,特别是内蒙二龙包地区1/5万矿调项目;青藏高原1/20万及1/100万区域重力调查工作填补了这一地区空白,获得了第一手基础物探资料;内蒙大兴安岭地区1/20万化探及矿产调查工作圈出了多处物化探异常,为下一步地质矿产调查提供了找矿靶区;西安市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项目通过前期工作,初步掌握了该地区与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的三十余种元素的分布规律,为提交优良报告和关中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方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关中盆地地下水资源评价项目对盆地结构、沉积相、水文地球化学、同位素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地热资源的形成模式。
通过成果交流汇报及资料检查,发现了一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对矿产资源调查重视程度不够,矿产资源远景调查各种工作方法的使用缺乏有效结合,找矿效果欠佳;原始资料执行规范和技术要求欠统一;项目运行过程不同阶段的综合研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不足的提出为进一步提高地质调查资料质量和找矿效果指出了整改方向。
省地矿局总工程师兼地质调查院院长齐文同志在会后作了重要讲话,分析了地质工作的大好形势和地质调查院面临的挑战,并对今后工作提出如下要求:一是进一步加强野外工作力度,提高找矿效果;二是加强地质资料综合研究,提升地质工作研究程度;三是加强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强化责任意识;四是加强学术交流研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
二OO六年十二月十五日
为了全面了解地质项目野外原始资料的质量情况、工作成果及工作水平,起到相互交流与学习、总结经验与教训、加强技术管理、提高地质调查工作质量,陕西省地质调查院于2006年12月12—14日在院部举行了2006年度地质资料检查及成果交流会,邀请局系统卓有建树的老前辈为主审专家。会议由常务副院长韩芳林主持,省地矿局有关领导到会指导,全体技术业务人员和职能部门代表共计1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达到了预期目的,收到了良好效果。
这次会议参展项目共22项,涉及区域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水资源调查等专业的野外原始资料,共计2000余件,包括项目设计、野外原始记录卡片、表册、记录本;各种图件;各种小结、总结报告、野外验收文据及综合图件;有关技术要求、工作细则及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文件资料。18个具有代表性的地质调查项目在会上进行了多媒体成果交流汇报。
由22位专家组成的专家检查组依据地质调查有关规范和要求,从完成野外调查任务、工作质量、地质找矿成果等方面对野外原始资料进行了严格检查,其中包括设计总体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野外地质观察、样品采集、工程编录资料质量;参展原始资料数据的准确、系统性、规范性;综合整理及综合研究成果总结;质量体系运行等。专家组一致认为:本次参展项目类别多、实际资料丰富,原始资料齐全,符合有关地质规范要求,资料质量比往年有了提高。采用三新技术完成的数字填图项目是地质工作的一大进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
通过项目成果汇报和资料检查,2006年地质调查院全面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在略阳、南江、安康等地区开展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运用数字填图方法新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果,提高了工作效率,对勉略宁等重要构造区带提出了新的地质认识;在陕南、新疆、内蒙等地区开展的1/5万矿产资源调查和矿产资源评价项目发现了一批Pb、Zn、Cu、Mo、Fe、多金属矿带和找矿有利地段,特别是内蒙二龙包地区1/5万矿调项目;青藏高原1/20万及1/100万区域重力调查工作填补了这一地区空白,获得了第一手基础物探资料;内蒙大兴安岭地区1/20万化探及矿产调查工作圈出了多处物化探异常,为下一步地质矿产调查提供了找矿靶区;西安市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项目通过前期工作,初步掌握了该地区与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的三十余种元素的分布规律,为提交优良报告和关中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方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关中盆地地下水资源评价项目对盆地结构、沉积相、水文地球化学、同位素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地热资源的形成模式。
通过成果交流汇报及资料检查,发现了一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对矿产资源调查重视程度不够,矿产资源远景调查各种工作方法的使用缺乏有效结合,找矿效果欠佳;原始资料执行规范和技术要求欠统一;项目运行过程不同阶段的综合研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不足的提出为进一步提高地质调查资料质量和找矿效果指出了整改方向。
省地矿局总工程师兼地质调查院院长齐文同志在会后作了重要讲话,分析了地质工作的大好形势和地质调查院面临的挑战,并对今后工作提出如下要求:一是进一步加强野外工作力度,提高找矿效果;二是加强地质资料综合研究,提升地质工作研究程度;三是加强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强化责任意识;四是加强学术交流研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
二OO六年十二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