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当前所在位置>新闻中心>单位要闻
相关新闻

《关中-天水经济区(富硒区)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项目成果显著

发布日期: 2017-03-31         作者:         来源:         浏览数:764

    《关中-天水经济区(富硒区)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项目是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公益专项部署的首个县域农业地质调查评价项目,是在以往关中地区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展开的。3月24日~25日,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在西安组织专家对该项目成果报告进行评审。评审专家组由地调局土地地球化学调查工程首席成杭新研究员担任组长,专家成员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杨忠芳教授(生态地球化学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刘驰教授、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刘拓教授、甘肃地质调查院李绪善教授等组成。省地调院宁奎斌总工、项目管理处张晓团处长、财政厅、国土厅相关领导参加会议并指导。经过专家组评议,综合评定93分,获优秀级。
    项目组通过五年的辛勤工作,取得主要成果:
    1.编制了三原-阎良、周至-户县、临潼三个地区元素地球化学图、元素丰缺分级图、单元素环境质量分级图、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图、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评估图等共197张,编制了乡镇级、村组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图册,编写了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成果报告。
    2.通过开展土壤与植物硒迁移累积规律、土壤硒来源及生物有效性评价、农作物中硒富集程度研究等工作,提出了调查区土壤富硒标准为0.2mg/kg。
    3.首次发现并圈定了连片富硒基本农田,总面积1657.92km2(248.69万亩),其中三原-阎良地区1187.41 km2(178.11万亩)、周至-户县地区433.27 km2(64.99万亩)、临潼地区37.24 km2(5.59万亩)。富硒区小麦、玉米富硒率分别达到99%、88%,大蒜、芹菜、油菜等蔬菜普遍富硒,为调查区富硒土地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4.首次查明了三原-阎良、周至-户县、临潼三个富硒区土壤中氮、磷、钾、硒、镉、砷、铅等元素的含量与分布特征,为土地规划利用、富硒特色农产品开发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奠定了良好基础。
    5.初步建立表、图、文、码相结合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数据库,调查数据和成果在农用地等级划分得到应用。对陕西省农业生产科学种植、土地利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与保护、土地污染治理修复、富硒产品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会上宁奎斌总工对项目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一是感谢专家组对项目成果的评价,并要求项目组进一步加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能力的培训和提升;二是尽早谋划全省土地质量环境监测网和预警体系建设,为实现土地质量动态管控提供科学依据,加强与地调局工程首席专家成杭新研究团队互联互通;三是加快成果的转化应用,尽快建立富硒产业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地质调查成果在土地资源管理、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基础作用,积极主动与市县地方政府领导对接沟通,使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更好的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