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
-
06-20
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 召开警示教育会议暨专题党课
查看更多 -
06-13
院党委书记黄建军一行赴商洛锡矿项目调研指导工作
6月11日至12日,院党委书记黄建军一行赴商洛市洛南县,对中心承担的“陕西省商洛市马家坪﹣高耀一带锡锑锂钽多金属矿调查评价”项目开展实地调研指导。院办公室、地勘处主要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查看更多 -
06-06
汇聚学术智慧 赋能地质新识
为推动地质调查领域新理论、新方法的应用,提升综合勘查技术水平,2025年6月4日,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邀请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程丰研究员,来中心作“青藏高原北缘新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对渭河盆地演化的启示”交流研讨。中心领导、副总工程师、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参加会议。
查看更多 -
06-06
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召开统战工作座谈会
为凝聚统一战线智慧力量,推动中心高质量发展,近日,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召开统战工作座谈会。中心主要负责同志出席并讲话,工会主席,民主党派和少数民族人士参加会议。
查看更多
陕西省潜力评价工作突出,受到全国项目办通报表扬
发布日期: 2011-08-26 作者: 来源: 浏览数:1094
    陕西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是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省目前已顺利完成了铁、铝、金、铜等11个矿种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工作进展顺利,成果优良,受到全国项目办通报表扬。
    该项目自2007年启动以来,在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省地矿局等上级单位的指导帮助与大力支持下,由陕西省地矿局地质调查院承担、陕西省有色地质勘查局勘察研究院配合,开展铁、铝、金、铜等11个矿种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
    陕西省地矿局地质调查院自承担该项目以来,抽调精兵强将,组织各专业资深技术人员,建立了以院长为项目负责、总工为技术负责的潜力评价项目组,设立了成矿地质背景研究课题组、成矿规律研究课题组、矿产预测课题组、物探组(重力与磁法)研究课题、化探研究组、自然重砂课题组、遥感地质研究课题组(有色配合承担)、综合信息集成课题组,组成了60余人构成的项目组,按照老、中、轻有机结合人员结构,技术领域多专业紧密配合等方式,放弃休息时间,采取5+1(一周6天工作制)、白+黑(白天、晚上)的工作制度,鼓足干劲,不懈努力,抢时间、保工期,顺利完成了全国项目办各阶段计划工作任务。
    2011年4月,全国项目办省级铜金等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验收结果表明,陕西省由于省级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人、才、物得到有效落实,工作完成较好(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会议纪要,2011年6月26日),在全国受到好评。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是一项目创新性地质研究工作,技术要求高,涉及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成矿规律研究、矿产预测研究、综合信息研究(重力、磁法、化探、自然重砂、遥感)、信息集成等多个专业领域技术支持,以及各专业密切配合与研究成果信息的综合分析;所需资料丰富,目前已利用地质资料及学术论文数以万计;工作量巨大,已完成11个矿种的各类研究编图6000余张,编图说明3000余份,建立主要图件属性库3000余套,提交单矿种相应的资源量估算报告、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报告、重力专题报告、磁法专题报告、化探专题报告、自然重砂专题报告、遥感专题报告共计20余份。
    经过陕西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组全体人员数年的共同努力,现已完成铁、铝、金、铜、铅、锌、锑、钨、稀土、磷、钾盐共11个矿种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报告,系统研究了陕西省相关矿种的典型矿床与区域成矿规律,利用计算机与相关分析软件,充分提取了地质、矿产、物探(重力与磁法)、化探、自然重砂、遥感等与成矿有关的丰富的综合信息,圈定各矿种最小预测区、预测区,预测新增资源量,并在成矿预测成果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勘查工作部署建议。
    目前,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阶段性成果或最终成果,已广泛应用到陕西省矿产勘查工作部署、国土资源调查项目、整装勘查、十二五矿产勘查规划、商业性地质矿产勘查等地质工作中,为陕西省矿产地质工作提供了系统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资料,为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先进而坚实的技术支撑,将陕西省地质矿产工作推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对陕西省地质矿产工作将发挥长期、高效的促进与指导作用。
                                                                                                    邓盛波报道
                                                                                                  2011年8月25日
    该项目自2007年启动以来,在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省地矿局等上级单位的指导帮助与大力支持下,由陕西省地矿局地质调查院承担、陕西省有色地质勘查局勘察研究院配合,开展铁、铝、金、铜等11个矿种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
    陕西省地矿局地质调查院自承担该项目以来,抽调精兵强将,组织各专业资深技术人员,建立了以院长为项目负责、总工为技术负责的潜力评价项目组,设立了成矿地质背景研究课题组、成矿规律研究课题组、矿产预测课题组、物探组(重力与磁法)研究课题、化探研究组、自然重砂课题组、遥感地质研究课题组(有色配合承担)、综合信息集成课题组,组成了60余人构成的项目组,按照老、中、轻有机结合人员结构,技术领域多专业紧密配合等方式,放弃休息时间,采取5+1(一周6天工作制)、白+黑(白天、晚上)的工作制度,鼓足干劲,不懈努力,抢时间、保工期,顺利完成了全国项目办各阶段计划工作任务。
    2011年4月,全国项目办省级铜金等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验收结果表明,陕西省由于省级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人、才、物得到有效落实,工作完成较好(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会议纪要,2011年6月26日),在全国受到好评。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是一项目创新性地质研究工作,技术要求高,涉及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成矿规律研究、矿产预测研究、综合信息研究(重力、磁法、化探、自然重砂、遥感)、信息集成等多个专业领域技术支持,以及各专业密切配合与研究成果信息的综合分析;所需资料丰富,目前已利用地质资料及学术论文数以万计;工作量巨大,已完成11个矿种的各类研究编图6000余张,编图说明3000余份,建立主要图件属性库3000余套,提交单矿种相应的资源量估算报告、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报告、重力专题报告、磁法专题报告、化探专题报告、自然重砂专题报告、遥感专题报告共计20余份。
    经过陕西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组全体人员数年的共同努力,现已完成铁、铝、金、铜、铅、锌、锑、钨、稀土、磷、钾盐共11个矿种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报告,系统研究了陕西省相关矿种的典型矿床与区域成矿规律,利用计算机与相关分析软件,充分提取了地质、矿产、物探(重力与磁法)、化探、自然重砂、遥感等与成矿有关的丰富的综合信息,圈定各矿种最小预测区、预测区,预测新增资源量,并在成矿预测成果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勘查工作部署建议。
    目前,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阶段性成果或最终成果,已广泛应用到陕西省矿产勘查工作部署、国土资源调查项目、整装勘查、十二五矿产勘查规划、商业性地质矿产勘查等地质工作中,为陕西省矿产地质工作提供了系统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资料,为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先进而坚实的技术支撑,将陕西省地质矿产工作推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对陕西省地质矿产工作将发挥长期、高效的促进与指导作用。
                                                                                                    邓盛波报道
                                                                                                  2011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