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当前所在位置>新闻中心>单位要闻
相关新闻

“金罗盘奖”获得者—赵鹏彬

发布日期: 2020-12-17         作者:         来源:         浏览数:1547

赵鹏彬,男,中共党员,自2007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他就把自己的青春与汗水奉献给了他热爱的地质事业。十余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内蒙西部戈壁荒漠和陕西秦巴山区,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地质调查及矿产勘查类项目11个,历任技术员、地质矿产组长、技术负责、项目负责。
       一、不畏艰险 戈壁荒漠练本领
       他在单位报到的第一天,一位满头银发和蔼可亲的专家带他直观感受了 “大漠孤烟直”的戈壁风情,怀着对塞外风光的无限憧憬和对地质工作的无限热爱,他进入了内蒙北山项目组,用青春和汗水谱写着新时代地质戈壁之歌。
       如果说吃“沙锅面”,喝“绿毛水”,迎着沙尘暴、顶着炎炎烈日穿梭于无人之境是 “劳其筋骨”的历练,那么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与拓展则是对地质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意志考验。2008年,面对项目组资料整理工作量大、技术人员少的难题,项目组决定尝试采用中国地质调查局研发的“数字填图系统”,作为项目组最年轻的技术骨干,赵鹏彬无疑成为了最佳人选。面对新任务新挑战,他最初也是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20多天的时间里,他不是站在仅有2G信号的那座山头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数学填图研发组专家进行沟通,就是窝在帐篷里进行数据的反复测试。功夫不负有人心,他最终明白了系统中每个数据背后隐藏的地质信息,掌握了数字化信息化成图方法。2008年北山项目组采用数字填图方法完成了15000立方米探槽及6000米钻孔的编录及成图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地质工作效率,解决了项目燃眉之急,该工作方法获得了单位及内蒙项目办等专家的高度评价和认可。数字填图技术的引入和广泛应用将技术人员从繁重的工作量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跑野外检查异常,梳理和解决制约找矿的关键地质问题。
       2007年至2016年十年间,他从一名刚出校门的大学生逐步成长为能够独挡一面的项目负责人。从化探采样开始,经历了野外填图、剖面测量、工程布设编录,各类图件编制,到最后成果报告编写的全流程,熟悉了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矿产勘查等多类标准规范,熟练掌握了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多种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为日后更好地开展地质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迎难而上秦岭深处探商丹
       说到秦岭,必谈商丹。众所周知,商丹带位于秦岭造山带的核心部位,张国伟等地质大家在商丹地区开展过许多科研工作,存在争议和亟待的问题比比皆是。
       2017年,没有秦岭地区工作经验的赵鹏彬担任“陕西省丹凤县幅1∶25万区调(修测)” 项目负责,在项目论证会上各位专家提出了大量的补充资料和问题梳理的意见,他梳理思路,开始不分昼夜查地查找翻阅相关文件资料,5天内阅读了5部专著和近百篇论文,熟悉了区内主要地质概况和工作程度,给设计中补充了大量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动态,进一步厘清了工作区内的研究程度,提出了关键的地质问题,使工作部署更有针对性,操作性,在设计评审会上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野外工作期间通过扎实的剖面测量,反复与长安大学、西安地调中心、中国地科院、德国图宾根大学等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学习交流和现场探讨,吸取了不同专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理念,对更全面地认识秦岭造山带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三年的野外工作,该项目查明了皇台构造带内两期岩浆作用事件,提出了北秦岭造山带新的构造演化模式,为商丹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三、锐意进取 辛勤耕耘结硕果
       参加工作十余年来他先后参与或主持内蒙古阿拉善盟二龙包等四幅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内蒙古额济纳旗望旭山钨矿普查、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红石山南锑金矿普查甘肃独红山等四幅1∶5万区调及新疆星星峡幅1∶25万区调、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风化梁等四幅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等项目、陕西省丹凤县幅1∶25万区调(修测)等十余个地调局、省级地勘基金及公益性地质项目。累计完成各类设计及报告编写30余份;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9篇;获发明专利1项,新型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参加工作十余年来,赵鹏彬先后多次被单位评为“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17年,他参与研编的“北山成矿带东段金钨多金属矿成矿规律和找矿突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8年,在总结十年北山找矿工作成果基础上他申报了“一种适合于戈壁荒漠浅覆盖区快速找矿方法” 发明专利;“戈壁荒漠浅覆盖区快速找矿项目”荣获2019年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银奖;2020年获得中国地质学会“第四届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金罗盘奖”。
       做好地质工作的同时,赵鹏彬深感自身知识已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他利用空余时间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身知识结构。2014年取得了硕士学位, 2019年他通过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入学考试,正在攻取博士学位。他不断进取、勤学上进的品格正是对 “一寸光阴不可金”的完美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