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
-
04-24
三秦远古生物化石展厅建成开放
4月22日,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三秦远古生物化石展厅正式开幕。该展厅由陕西省自然资源厅主办,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陕西省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中心)、陕西自然博物馆承办。展厅以系统性收藏、研究与展示三秦古生物化石为核心,是集科研、科普、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公共平台,展厅的建成标志着陕西省古生物化石保护与利用迈入新阶段。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天雄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许秋雯,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蒋波出席开幕式。省自然资源厅相关处室、事业单位负责人及有关人员,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陕西省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中心)、陕西自然博物馆主要负责人及相关技术人员,部分中学生代表近200人参加开幕仪式。
查看更多 -
04-17
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走进西安南开高级中学举办科普进校园活动
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携手西安南开高级中学,于4月15日举办了“地球演化的见证者—化石和矿石”地学科普活动。活动旨在拉近同学们与地球科学的距离,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查看更多 -
03-18
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开展“争做秦岭生态保护卫士”主题科普活动
在西安市第十二个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周即将来临之际,为增强青少年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意识,3月17日,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在西安雁塔铭城小学举办了“争做秦岭生态保护卫士”主题科普活动。活动通过知识讲座、有奖问答以及矿石标本观察等丰富多样的环节,带领学生们深入了解秦岭的生态价值与保护意义,将绿色发展的理念深深植根于孩子们的心中。
查看更多 -
03-12
陕西省2024年度矿产资源储量统计数据审查会圆满召开
2025年3月5日至7日,陕西省2024年度矿产资源储量统计数据审查会在西安市召开,会议由省自然资源厅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处主办,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承办。省自然资源厅矿保处副处长黄佳岗主持会议,省自然资源厅矿保处处长王德峰出席会议并讲话,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负责人及有关技术专家和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查看更多
陕北丹霞地貌地质遗迹调查取得重大突破
发布日期: 2017-11-07 作者: 遥感信息所 王秦伟 党群办 申春宁 来源: 浏览数:1816
2015年始,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开展了“西北地区重要地质遗迹调查(陕西)”,拉开了陕西省地质遗迹调查工作的序幕。2016年,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和陕西省地质调查院根据我省地质遗迹分布广、种类多、规模大、特色明显、资源丰富、科学价值高、开发利用前景优越等现状,将地质遗迹调查作为地质调查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实施了“陕西省地质遗迹调查”项目,奠定了陕西丹霞地貌调查研究的基础。2017年8月,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和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联合对陕北丹霞地貌进行了全面考察,认为:陕北丹霞地貌自南而北呈带状展布,分布范围广,与早白垩纪洛河组关系密切,不同地区丹霞遗迹成景特征各异,具有独特性、稀有性和观赏性。系统调查研究陕北丹霞地貌,不但对鄂尔多斯盆地的演化、古地理环境和新构造运动的变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而且对陕北旅游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9月,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部署了“陕北丹霞地貌地质遗迹调查”项目,由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承担。
工作区位于陕北、渭北地区,涉及榆林、延安、铜川、咸阳、宝鸡等市。北至榆林市府谷县,南至宝鸡市陈仓区一带,呈“S”形条带,南北最长约770km,东西宽约5km-100km,总面积30773km2。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4°21′-39°35′,东经106°18′-111°15′之间。

工作区位置图
项目启动后,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组织32名精干技术人员和10名后勤保障人员成立项目组,配备先进的固定翼和旋翼无人机4架、野外数字采集终端8部、高精度红外测距仪8部、4K摄像机2台、数码照相机8台,以及越野车辆9台,系统开展了陕北丹霞地貌调查工作,着重从丹霞地貌的类型、规模、分布特征、保护和开发利用现状、成因机理以及与其相融的人文地理、红色文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十月中旬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编写了阶段性成果报告,制作了“魅力延安 中国红谷”电视宣传片和精美画册。
本次调查,对陕北地区丹霞地貌进行了重点调查,并对渭北地区进行了初步调查。完成路线调查3840km,调查点78个,调查控制面积8670km2。在延安地区发现了罕见的“红谷”型丹霞地貌,其形态有:天井式峡谷、地缝式峡谷、巷道式峡谷、宽谷式峡谷,另外还发现有孤峰、天生桥和蘑菇石等;榆林地区调查以靖边龙洲波浪谷、天赐大峡谷、神木市公格沟波浪谷为代表;渭北地区调查以铜川耀州照金丹霞、宝鸡陈仓九龙山丹霞为代表。首次在榆林市神木市公格沟白垩系洛河组中发现了罕见的恐龙足迹化石,对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古地理和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调查了丹霞区内的河流景观带、黄土地貌等地质遗迹。

志丹县永宁山丹霞
2017年10月14-16日,由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和延安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陕北丹霞地貌地质遗迹研讨会”在革命圣地延安圆满举行。省国土资源厅、省地质调查院和延安市人民政府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进行了阶段性成果汇报;省科学技术厅、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和延安市各区县相关领导列席会议。会议特邀彭华教授等八位国内相关专业的权威专家组成专家组,对项目阶段性成果进行了评议。专家组一致认为:陕北丹霞的发现,突破了已往对中国丹霞分区、中国丹霞构成、丹霞地貌类型、丹霞地貌演化以及地学效应的认识。其独特性、科学性、观赏性成就了陕北丹霞是中国丹霞乃至世界丹霞科学的自然博物馆,同时也是丹霞地貌与黄土地貌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延安市委书记徐新荣、省地调院院长苟润祥与项目组研讨

彭华教授等专家野外考察指导
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七届全国红层与丹霞地貌学术讨论会》上,项目组介绍了陕北丹霞地貌地质遗迹调查的阶段性成果,以国际地貌学家协会红层与丹霞工作组主席、中国地理学会红层与丹霞研究分会主任、中国丹霞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彭华教授为代表的与会专家和学者认为:陕西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丹霞地貌的省域调查,对该领域的研究工作意义重大。陕北丹霞地貌分布广泛,形态多样,地理位置特殊,以“沟谷”型丹霞地貌为特色,尤以波浪谷、羚羊谷、天生桥等观赏价值极高,是中国丹霞地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类型,特征鲜明,规模巨大,中国独有。以圣地延安为中心、以丹霞地貌为载体、红色文化为主题,打造“魅力延安 中国红谷”特色旅游走廊,将改变陕西的旅游产品结构,进而影响未来旅游市场格局,对实施全域旅游国家战略和陕北社会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志丹县永宁镇像咀宽式峡谷、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