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
-
04-24
三秦远古生物化石展厅建成开放
4月22日,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三秦远古生物化石展厅正式开幕。该展厅由陕西省自然资源厅主办,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陕西省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中心)、陕西自然博物馆承办。展厅以系统性收藏、研究与展示三秦古生物化石为核心,是集科研、科普、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公共平台,展厅的建成标志着陕西省古生物化石保护与利用迈入新阶段。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天雄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许秋雯,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蒋波出席开幕式。省自然资源厅相关处室、事业单位负责人及有关人员,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陕西省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中心)、陕西自然博物馆主要负责人及相关技术人员,部分中学生代表近200人参加开幕仪式。
查看更多 -
04-17
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走进西安南开高级中学举办科普进校园活动
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携手西安南开高级中学,于4月15日举办了“地球演化的见证者—化石和矿石”地学科普活动。活动旨在拉近同学们与地球科学的距离,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查看更多 -
03-18
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开展“争做秦岭生态保护卫士”主题科普活动
在西安市第十二个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周即将来临之际,为增强青少年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意识,3月17日,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在西安雁塔铭城小学举办了“争做秦岭生态保护卫士”主题科普活动。活动通过知识讲座、有奖问答以及矿石标本观察等丰富多样的环节,带领学生们深入了解秦岭的生态价值与保护意义,将绿色发展的理念深深植根于孩子们的心中。
查看更多 -
03-12
陕西省2024年度矿产资源储量统计数据审查会圆满召开
2025年3月5日至7日,陕西省2024年度矿产资源储量统计数据审查会在西安市召开,会议由省自然资源厅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处主办,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承办。省自然资源厅矿保处副处长黄佳岗主持会议,省自然资源厅矿保处处长王德峰出席会议并讲话,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负责人及有关技术专家和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查看更多
物探所与矿产所成功召开2016年技术交流会
发布日期: 2016-12-27 作者: 来源: 浏览数:687
    为了切实加强物探工作与地质矿产工作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物探工作的作用,加快物探成果的转换与应用,全面提升物探综合研究能力及项目成果。2016年12月14日,以“勉略宁地区基础地质调查”项目为依托,物探所与矿产所举办了技术交流会,参会人员20余人。
    “勉略宁地区基础地质调查”为省公益性地质项目,工作区地质情况复杂,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已完成地面高精度磁测面积达1384平方公里,阶段性成果显著,为本次开展技术交流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会议期间,项目技术负责张小明介绍了工作区地质背景和磁异常检查初步成果,物探所副所长史朝洋对高精度磁测异常进行了初步解释推断。参会人员踊跃发言,交流热烈。会上大家经过充分讨论,为下步物探工作提出了工作思路:一是在实测地质主干剖面上增加高精度磁测剖面,使综合研究更有深度;二是在磁异常的解释推断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地质、化探成果,使解释推断更加合理;三是加强弱、小异常的解释推断,重视对隐伏地质体的解译;四是针对新发现的超基性岩,适当补做工件,进行深部预测;五是加强区内典型矿床的磁异常特征研究,指导区域成矿规律的总结。
    矿产所所长杜少喜强调,在地质矿产工作中,物探、地质工作要相互衔接,异常解释推断要尽可能贴近地质实体,理论探索与实践验证要相互促进,异常解释推断要更加合理、科学;技术人员要发扬“工匠精神”,“精雕细琢”项目成果,加强对细部及弱小异常信息的提取及应用;要充分发挥物探技术的“穿透性”作用,为项目提供更多的深部地质信息。
    中心副总工程师、物探所所长陈书让强调,在今后的工作中,物探、地质专业人员的沟通、协作要常态化;地质人员要积极配合物探综合研究工作,及时参与重要环节工作,以利于成果报告质量的提升;项目组要及时互通最新成果及认识,促进异常解释推断更加合理、更加完善。
    通过开展此次技术交流,拓宽了项目专业人员的知识面,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沟通的目的,对加快物探成果的转换与应用、项目成果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勉略宁地区基础地质调查”为省公益性地质项目,工作区地质情况复杂,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已完成地面高精度磁测面积达1384平方公里,阶段性成果显著,为本次开展技术交流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会议期间,项目技术负责张小明介绍了工作区地质背景和磁异常检查初步成果,物探所副所长史朝洋对高精度磁测异常进行了初步解释推断。参会人员踊跃发言,交流热烈。会上大家经过充分讨论,为下步物探工作提出了工作思路:一是在实测地质主干剖面上增加高精度磁测剖面,使综合研究更有深度;二是在磁异常的解释推断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地质、化探成果,使解释推断更加合理;三是加强弱、小异常的解释推断,重视对隐伏地质体的解译;四是针对新发现的超基性岩,适当补做工件,进行深部预测;五是加强区内典型矿床的磁异常特征研究,指导区域成矿规律的总结。
    矿产所所长杜少喜强调,在地质矿产工作中,物探、地质工作要相互衔接,异常解释推断要尽可能贴近地质实体,理论探索与实践验证要相互促进,异常解释推断要更加合理、科学;技术人员要发扬“工匠精神”,“精雕细琢”项目成果,加强对细部及弱小异常信息的提取及应用;要充分发挥物探技术的“穿透性”作用,为项目提供更多的深部地质信息。
    中心副总工程师、物探所所长陈书让强调,在今后的工作中,物探、地质专业人员的沟通、协作要常态化;地质人员要积极配合物探综合研究工作,及时参与重要环节工作,以利于成果报告质量的提升;项目组要及时互通最新成果及认识,促进异常解释推断更加合理、更加完善。
    通过开展此次技术交流,拓宽了项目专业人员的知识面,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沟通的目的,对加快物探成果的转换与应用、项目成果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