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30
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副主任赵鹏彬一行赴山阳野外项目一线检查指导工作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副主任赵鹏彬看望慰问陕西省1:5万小河口幅、山阳幅重力测量及深部找矿预测项目组,开展项目质量、安全检查。中心人事科、监督科主要负责人陪同。
查看更多 -
04-24
三秦远古生物化石展厅建成开放
4月22日,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三秦远古生物化石展厅正式开幕。该展厅由陕西省自然资源厅主办,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陕西省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中心)、陕西自然博物馆承办。展厅以系统性收藏、研究与展示三秦古生物化石为核心,是集科研、科普、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公共平台,展厅的建成标志着陕西省古生物化石保护与利用迈入新阶段。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天雄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许秋雯,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蒋波出席开幕式。省自然资源厅相关处室、事业单位负责人及有关人员,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陕西省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中心)、陕西自然博物馆主要负责人及相关技术人员,部分中学生代表近200人参加开幕仪式。
查看更多 -
04-23
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4月22日,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围绕“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开展了以宣传普及陕西省矿产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科普活动。
查看更多 -
04-17
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走进西安南开高级中学举办科普进校园活动
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携手西安南开高级中学,于4月15日举办了“地球演化的见证者—化石和矿石”地学科普活动。活动旨在拉近同学们与地球科学的距离,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查看更多
汉中天坑群地质遗迹阶段性成果正式发布
发布日期: 2016-12-12 作者: 来源: 浏览数:1198
11月24日,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大厅,陕西省国土厅、陕西省地调院对我中心承担的汉中天坑群地质遗迹调查项目阶段性成果正式发布。
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自7月份以来,经过三个多月的野外调查工作,先后开展完成了1:5万遥感解译5019平方公里,1:2000无人机摄影测量600平方公里,1:5万天坑群地质遗迹调查400平方公里,洞穴探测5.5公里,编制了图册及专题片,取得了阶段性调查成果。
通过对重点工作区(600平方公里)采取遥感解译、地面调查、大比例尺无人机航测及洞穴探测等工作,新发现地质遗迹资源200余处,其中天坑49处,漏斗50余处,洞穴50余处,其它如峰丛、洼地、石林、地缝、峡谷、湖泊、石芽等岩溶地貌景观60余处。集中分布于汉中市宁强县禅家岩镇、南郑县小南海镇、西乡县骆家坝镇、镇巴县三元镇四个区域。其中,镇巴县三元镇和南郑县小南海镇集中区天坑最为密集,岩溶地貌景观形态最为完整,分布有单体规模最大的镇巴圈子崖天坑、形态最典型的镇巴天悬天坑、坑底有原始森林的南郑伯牛大型天坑。另外,西乡县骆家坝镇集中区则发育有雄伟壮观的天生桥。
项目开展初期,我中心特邀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国际洞穴联合会、亚洲洞穴联盟、捷克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捷克洞穴协会、法国洞穴联盟、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财经学院等专家及湖南、广西等地的探险家先后参加项目的野外调查、论证及研究等工作。
专家认为,汉中天坑群在地理位置上属我国亚热带岩溶北界的典型代表,以天坑为主的岩溶地质遗迹景观,类型齐全,生态系统良好,具“稀、奇、峻、雄、险、秀”之风景特色,具有科学性、典型性、稀有性、观赏性、保存程度及可保护性等资源属性。天坑群在数量上位居世界前列,达到了世界级地质遗迹标准。另外,天坑群地质遗迹呈现出地面与洞内景观相结合的多层次的游览空间,并与人文、生态及红色旅游资源相结合,形成了完整的旅游资源配置格局,具备观光游览、度假休闲、探险科考、科学研究、科普教学等多种功能。
我中心下一步将对宁强县禅家岩镇、南郑县小南海镇、西乡县骆家坝镇及镇巴县三元镇四个地质遗迹集中区展开进一步调查与对比研究,继续对天坑群开展多部门多专业综合调查,加强对地质遗迹集中区基础地质、岩溶水文地质等调查工作,同时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系,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促进成果应用和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