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
-
07-31
省地质调查院副院长张晓团一行深入
7月23日至25日,省地质调查院副院长张晓团一行深入汉中、安康野外项目一线开展调研指导和“送清凉”慰问活动,院地勘处、机关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参加。
查看更多 -
07-25
陕西省一三九煤田地质水文地质有限公司刘文革一行来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交流座谈
2025年7月24日,陕西省一三九煤田地质水文地质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刘文革一行,来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开展业务交流与合作座谈。中心主任钞中东主持会议。中心总工程师及相关科所负责同志参加座谈。
查看更多 -
07-24
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举办深入贯彻
为切实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进一步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解,7月21日,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辅导学习会,会议邀请陕西省委党校教授李晓燕和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张拴厚作专题辅导授课。
查看更多 -
07-08
播撒科学种子 守护绿色秦岭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省地质调查院组织的“科普七进”工作,7月4日,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联合韦曲街道靖宁路社区,走进长安区橡树湾幼儿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共驻共建齐育人 地质探秘进校园”特色科普活动。
查看更多
搭建技术交流舞台 共唱项目质量大戏
发布日期: 2016-01-26 作者: 来源: 浏览数:691
    2015年地调中心以巩固质量年活动成果为契机,继续狠抓项目质量,年底成功的进行了野外地质现场交流观摩、地质原始资料检查、成果汇报、技术演讲、专题讲座等,活动历时一个月。
    在野外现场交流观摩环节中,以区域地质和矿产地质两个专业为观摩重点,分批次进行。区域地质调查观摩在“陕西省地质志”构造框架的基础上,以陕西秦岭商丹板块结合带为主线,以西段周至黑河、鹦鸽咀及岩湾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为主要参观内容;矿产地质观摩在介绍“陕西省镇安西部钨矿大会战”方案的基础上,以镇安西部钨钼、金矿为代表,观摩了杨沟石英脉型钼钨矿、金盆矽卡岩型白钨矿、庙沟口金矿、月坪钼矿等四个典型矿床(点)。野外观摩过程中,对一些重要地质问题现场讨论,气氛热烈,两次参与观摩活动共108人次。
    在原始资料检查过程中,中心领导亲自挂帅,总工办、质管办共同组织实施,相关人员参加。检查主要针对项目工作进度、所获主要成果及存在的地质技术问题,野外原始资料编录和施工质量、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及以往三级质量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等。采用了按项目专业类别分组检查,共抽查了中心2015年正在实施的各类地质勘查项目11项,专业包括区调、矿产(非能源、能源)、化探、物探、水工环、综合研究等6类。检查认为项目质量体系运行基本正常,三级质量管理及自检、互检、抽检在项目实施过程进一步得到明确和落实。通过几年持续的抓质量管理,各业务所的质量管理作用得到进一步提高,项目的质量意识普遍增强;主任工程师对项目进行跟踪、检查、指导,为项目成果及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技术演讲比赛环节中,各业务根据个人野外观摩考察心得,共推选出了18人分别参加了区调、矿产、综合3个组进行了演讲比赛。区调组的演讲紧紧围绕“陕西秦岭商丹板块结合带”的内容,张亚峰等结合项目实际的演讲很接地气。矿产组的演讲围绕“镇安西部钨钼、金典型矿床”的内容,角度不同,认识独特,刘向伟的找矿经验介绍更具代表性。综合组的交流,以自己的项目做支撑,各有千秋,异彩纷呈,以晁旭为代表的演讲深入浅出,特色明显,引起大家的共鸣。这次演讲比赛,成果交流的多媒体,以图为主,堪称榜样,演讲人非常自信、从容,多媒体质量及演讲者风采,是以后各种汇报的榜样。
在项目成果汇报中,根据中心2015年度中期项目野外大检查及平时检查验收结论,选择项目成果较显著、质量较好的10个项目进行多媒体汇报、交流,专业汇报项目占中心2015年度承担36个项目的27.8%,参加汇报的项目充分介绍了项目成果,汇报多由年轻的技术骨干汇报,既锻炼了年轻人,又起到了标杆示范作用,达到了相互了解、共同促进的目的。
    本次活动还邀请西安地质研究所李荣社教授级高工和地调中心董王仓教授级高工就构造地质调查和报告编写相关问题等分别进行了专门业务培训,培训内容丰富,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针对性强,到达预期效果。
    在1月15日的总结会上,李新林总工程师指出,质量是一个单位的生命,质量是项目取得成果的基础,没有好的工作质量,必然没有好的项目成果。本次活动给广大年轻人搭建了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一系列活动,极大地开阔了专业技术人员的视野,丰富了专业知识,提高了野外观察认识能力和综合业务技术能力,锻炼了一批青年技术人员。新的一年里,要牢固树立“抓质量、促成果”理念,继续加大项目勘查过程各阶段质量监督、检查、管理等力度,继续加强专业技术业务及综合素质的培训力度,从而持续提高项目质量,促进地质成果的提升。
    党委书记王小平对本次活动给予了积极评价,认为活动形式多样,有创新,有亮点。看到了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项目负责敢于担当、认真负责、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一批年轻人通过活动得到了锻炼,年轻技术人员精彩的汇报和演讲,为广大职工树立了标杆。同时提出了四点要求。一要认真贯彻省院提出的“1253”总体思路和指导思想,全面对接国土资源业务,全面服务省国土资源事业,为省级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做好技术服务支撑。要树立大地质观念,除了传统地质工作之外,还应该重视环境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等方面的研究。二要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尤其是项目负责的质量意识,总工办、质管办要从源头上加强质量控制和监管。三要重视地质勘查成果的总结,通过公益专项项目的实施,加快地质调查成果的快速转化,力争早出成果,快出人才。四要继续传承和发扬地质人的“四特别”和“三光荣”精神。
    在野外现场交流观摩环节中,以区域地质和矿产地质两个专业为观摩重点,分批次进行。区域地质调查观摩在“陕西省地质志”构造框架的基础上,以陕西秦岭商丹板块结合带为主线,以西段周至黑河、鹦鸽咀及岩湾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为主要参观内容;矿产地质观摩在介绍“陕西省镇安西部钨矿大会战”方案的基础上,以镇安西部钨钼、金矿为代表,观摩了杨沟石英脉型钼钨矿、金盆矽卡岩型白钨矿、庙沟口金矿、月坪钼矿等四个典型矿床(点)。野外观摩过程中,对一些重要地质问题现场讨论,气氛热烈,两次参与观摩活动共108人次。
    在原始资料检查过程中,中心领导亲自挂帅,总工办、质管办共同组织实施,相关人员参加。检查主要针对项目工作进度、所获主要成果及存在的地质技术问题,野外原始资料编录和施工质量、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及以往三级质量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等。采用了按项目专业类别分组检查,共抽查了中心2015年正在实施的各类地质勘查项目11项,专业包括区调、矿产(非能源、能源)、化探、物探、水工环、综合研究等6类。检查认为项目质量体系运行基本正常,三级质量管理及自检、互检、抽检在项目实施过程进一步得到明确和落实。通过几年持续的抓质量管理,各业务所的质量管理作用得到进一步提高,项目的质量意识普遍增强;主任工程师对项目进行跟踪、检查、指导,为项目成果及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技术演讲比赛环节中,各业务根据个人野外观摩考察心得,共推选出了18人分别参加了区调、矿产、综合3个组进行了演讲比赛。区调组的演讲紧紧围绕“陕西秦岭商丹板块结合带”的内容,张亚峰等结合项目实际的演讲很接地气。矿产组的演讲围绕“镇安西部钨钼、金典型矿床”的内容,角度不同,认识独特,刘向伟的找矿经验介绍更具代表性。综合组的交流,以自己的项目做支撑,各有千秋,异彩纷呈,以晁旭为代表的演讲深入浅出,特色明显,引起大家的共鸣。这次演讲比赛,成果交流的多媒体,以图为主,堪称榜样,演讲人非常自信、从容,多媒体质量及演讲者风采,是以后各种汇报的榜样。
在项目成果汇报中,根据中心2015年度中期项目野外大检查及平时检查验收结论,选择项目成果较显著、质量较好的10个项目进行多媒体汇报、交流,专业汇报项目占中心2015年度承担36个项目的27.8%,参加汇报的项目充分介绍了项目成果,汇报多由年轻的技术骨干汇报,既锻炼了年轻人,又起到了标杆示范作用,达到了相互了解、共同促进的目的。
    本次活动还邀请西安地质研究所李荣社教授级高工和地调中心董王仓教授级高工就构造地质调查和报告编写相关问题等分别进行了专门业务培训,培训内容丰富,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针对性强,到达预期效果。
    在1月15日的总结会上,李新林总工程师指出,质量是一个单位的生命,质量是项目取得成果的基础,没有好的工作质量,必然没有好的项目成果。本次活动给广大年轻人搭建了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一系列活动,极大地开阔了专业技术人员的视野,丰富了专业知识,提高了野外观察认识能力和综合业务技术能力,锻炼了一批青年技术人员。新的一年里,要牢固树立“抓质量、促成果”理念,继续加大项目勘查过程各阶段质量监督、检查、管理等力度,继续加强专业技术业务及综合素质的培训力度,从而持续提高项目质量,促进地质成果的提升。
    党委书记王小平对本次活动给予了积极评价,认为活动形式多样,有创新,有亮点。看到了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项目负责敢于担当、认真负责、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一批年轻人通过活动得到了锻炼,年轻技术人员精彩的汇报和演讲,为广大职工树立了标杆。同时提出了四点要求。一要认真贯彻省院提出的“1253”总体思路和指导思想,全面对接国土资源业务,全面服务省国土资源事业,为省级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做好技术服务支撑。要树立大地质观念,除了传统地质工作之外,还应该重视环境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等方面的研究。二要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尤其是项目负责的质量意识,总工办、质管办要从源头上加强质量控制和监管。三要重视地质勘查成果的总结,通过公益专项项目的实施,加快地质调查成果的快速转化,力争早出成果,快出人才。四要继续传承和发扬地质人的“四特别”和“三光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