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
-
04-30
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副主任赵鹏彬一行赴山阳野外项目一线检查指导工作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副主任赵鹏彬看望慰问陕西省1:5万小河口幅、山阳幅重力测量及深部找矿预测项目组,开展项目质量、安全检查。中心人事科、监督科主要负责人陪同。
查看更多 -
04-24
三秦远古生物化石展厅建成开放
4月22日,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三秦远古生物化石展厅正式开幕。该展厅由陕西省自然资源厅主办,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陕西省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中心)、陕西自然博物馆承办。展厅以系统性收藏、研究与展示三秦古生物化石为核心,是集科研、科普、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公共平台,展厅的建成标志着陕西省古生物化石保护与利用迈入新阶段。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天雄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许秋雯,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蒋波出席开幕式。省自然资源厅相关处室、事业单位负责人及有关人员,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陕西省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中心)、陕西自然博物馆主要负责人及相关技术人员,部分中学生代表近200人参加开幕仪式。
查看更多 -
04-23
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4月22日,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围绕“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开展了以宣传普及陕西省矿产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科普活动。
查看更多 -
04-17
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走进西安南开高级中学举办科普进校园活动
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携手西安南开高级中学,于4月15日举办了“地球演化的见证者—化石和矿石”地学科普活动。活动旨在拉近同学们与地球科学的距离,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查看更多
不畏困难“游击”战 二度挺进柯尔克孜族牧区
发布日期: 2015-09-17 作者: 来源: 浏览数:653
我中心承担的新疆阿合奇县一带1:5万矿调项目工区位于新疆柯尔克孜族牧区。据了解,柯尔克孜族牧区,四面环山,道路崎岖,沟窄难行,当地牧民所需的米、面、油等基本生活用品要通过马驮或人背的方式运输,鉴于这种情况,项目组决定采取打“游击”的作业方式在该区开展工作。
8月22日早8点,项目组成员收拾好行装,驱车前往空台艾肯,那里是项目组的第一站也是辗转站。车子在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道路上前行,由于沿途多为水毁路段,不时还出现陷车,给行进又增添了许多困难。经过3个多小时的颠簸,项目组终于于上午11点一刻到达了空台艾肯。
辗转站是项目组之前与柯尔克孜族老乡约定的地方,也是项目组成员更换交通工具的地点,柯尔克孜族老乡已将9头毛驴准备就绪。项目组成员顾不上休息,迅速将行李从车上卸下又捆绑在毛驴身上,在柯尔克孜族向导的带领下,朝着目的地前进。此时正值中午12点,同志们经受着太阳的炙烤,个个满头大汗,但大家劲头十足,互相鼓励前行,翻过一条高差达1000米左右的崎岖山路,历时7个多小时,终于在下午19点到达目的地。
当项目组成员发现目的地没有生活用水的时候,感觉非常失落,而自身携带的水在沿途已经用完,到达目的地的喜悦立即被冲的烟消云散。正当同志们一筹莫展的时候,热情好客的柯尔克孜族老乡将他们积攒的生活用水分给了我们一些,还带我们到一个水源地(小水潭),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水源。沐着暖暖的情谊,同志们原本疲惫的身躯一下子又精神起来,大家开始张罗晚饭,搭建帐篷,忙碌开来……
由于工区严重缺水,项目负责人临时调整工作方案,统筹安排,合理分配工作量,尽量缩短工期。8月23—25日,项目组每天天微微亮就已吃完早饭准备出工,中午就随身携带的干粮充饥,一直到傍晚回到驻地才吃晚饭并休息,为的就是尽快完成工作任务,节约老乡的水源。
然而,老乡的水源还是由于我们的到来快速下降,最终因为生活用水极度短缺,项目组临时决定26日一部分同志先行撤离,项目负责和剩下的三位同志再坚持一天,于27日撤离。
8月28日,经过暂短休整,补给好各项“游击”物品,尤其是准备了充足的水,于次日清晨7时许再度挺进柯尔克孜族牧区进行“游击战”。这次项目组成员吸取了之前的经验教训,经过三天奋力苦战,于8月31日顺利完成了本次柯尔克孜族牧区“游击”作业任务。
此次“游击战”历时10天,期间状况不断,给项目组工作增添了许多困难,但是对于地质工作者来说这些困难就像“家常便饭”,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地质工作者有不怕困难、知难而上、越战越勇的精神,有面对重重困难时,依然展现出地质人恪敬职守、兢兢业业、顽强拼搏的精神。地质“三光荣”精神就像一面旗帜,引领着一代又代地质工作者奋力前行。
区域地质调查所 李武杰供稿
2015年9月16日
8月22日早8点,项目组成员收拾好行装,驱车前往空台艾肯,那里是项目组的第一站也是辗转站。车子在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道路上前行,由于沿途多为水毁路段,不时还出现陷车,给行进又增添了许多困难。经过3个多小时的颠簸,项目组终于于上午11点一刻到达了空台艾肯。
辗转站是项目组之前与柯尔克孜族老乡约定的地方,也是项目组成员更换交通工具的地点,柯尔克孜族老乡已将9头毛驴准备就绪。项目组成员顾不上休息,迅速将行李从车上卸下又捆绑在毛驴身上,在柯尔克孜族向导的带领下,朝着目的地前进。此时正值中午12点,同志们经受着太阳的炙烤,个个满头大汗,但大家劲头十足,互相鼓励前行,翻过一条高差达1000米左右的崎岖山路,历时7个多小时,终于在下午19点到达目的地。
当项目组成员发现目的地没有生活用水的时候,感觉非常失落,而自身携带的水在沿途已经用完,到达目的地的喜悦立即被冲的烟消云散。正当同志们一筹莫展的时候,热情好客的柯尔克孜族老乡将他们积攒的生活用水分给了我们一些,还带我们到一个水源地(小水潭),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水源。沐着暖暖的情谊,同志们原本疲惫的身躯一下子又精神起来,大家开始张罗晚饭,搭建帐篷,忙碌开来……
由于工区严重缺水,项目负责人临时调整工作方案,统筹安排,合理分配工作量,尽量缩短工期。8月23—25日,项目组每天天微微亮就已吃完早饭准备出工,中午就随身携带的干粮充饥,一直到傍晚回到驻地才吃晚饭并休息,为的就是尽快完成工作任务,节约老乡的水源。
然而,老乡的水源还是由于我们的到来快速下降,最终因为生活用水极度短缺,项目组临时决定26日一部分同志先行撤离,项目负责和剩下的三位同志再坚持一天,于27日撤离。
8月28日,经过暂短休整,补给好各项“游击”物品,尤其是准备了充足的水,于次日清晨7时许再度挺进柯尔克孜族牧区进行“游击战”。这次项目组成员吸取了之前的经验教训,经过三天奋力苦战,于8月31日顺利完成了本次柯尔克孜族牧区“游击”作业任务。
此次“游击战”历时10天,期间状况不断,给项目组工作增添了许多困难,但是对于地质工作者来说这些困难就像“家常便饭”,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地质工作者有不怕困难、知难而上、越战越勇的精神,有面对重重困难时,依然展现出地质人恪敬职守、兢兢业业、顽强拼搏的精神。地质“三光荣”精神就像一面旗帜,引领着一代又代地质工作者奋力前行。
区域地质调查所 李武杰供稿
2015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