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
-
12-16
榆林市2023年度重要古生物化石资源详细调查成果报告喜获优秀
近日,榆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专家对我中心承担的“榆林市2023年度重要古生物化石资源详细调查”项目成果进行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组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成果丰硕,报告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同意该项目成果报告通过评审,综合评分95分,为优秀级。
查看更多 -
12-09
绷紧保密“弦” 筑牢安全“盾”
为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保密意识,提升保密防范能力和水平。按照省地质调查院对保密工作的安排部署,近日,矿产中心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观看了《警惕密从口出》保密警示教育宣传片。此次集体观影不仅是对保密工作的一次重要宣传,更是对全体干部职工保密责任的一次深刻提醒。
查看更多 -
12-02
矿产中心组织开展2024年消防宣传月系列活动
11月是全国消防宣传月,为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消防安全意识,预防火灾事故发生,中心围绕“全民消防,生命至上”主题,组织开展了消防宣传月系列活动。 活动期间,中心大力宣传消防知识,利用电子横幅、显示屏宣传活动主题和消防知识30场次,张贴悬挂宣传标语、海报10余幅,在有关工作群推送安全提示20余条,有效增强了中心职工消防安全意识和自身防火自救能力,营造了“人人关注消防、人人参与消防”的良好氛围。
查看更多 -
11-26
“陕西省潼关县幅(I49C002002)1∶25万区域地质
近期,省地质调查院组织专家对我中心承担的“陕西省潼关县幅(I49C002002)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修测)”项目进行了评审验收,专家组对项目取得的成果给与了充分肯定。认为项目组注重生产与科研相结合,成果转换与应用效果明显, 新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综合评定为优秀级。
查看更多
不畏困难“游击”战 二度挺进柯尔克孜族牧区
发布日期: 2015-09-17 作者: 来源: 浏览数:495
我中心承担的新疆阿合奇县一带1:5万矿调项目工区位于新疆柯尔克孜族牧区。据了解,柯尔克孜族牧区,四面环山,道路崎岖,沟窄难行,当地牧民所需的米、面、油等基本生活用品要通过马驮或人背的方式运输,鉴于这种情况,项目组决定采取打“游击”的作业方式在该区开展工作。
8月22日早8点,项目组成员收拾好行装,驱车前往空台艾肯,那里是项目组的第一站也是辗转站。车子在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道路上前行,由于沿途多为水毁路段,不时还出现陷车,给行进又增添了许多困难。经过3个多小时的颠簸,项目组终于于上午11点一刻到达了空台艾肯。
辗转站是项目组之前与柯尔克孜族老乡约定的地方,也是项目组成员更换交通工具的地点,柯尔克孜族老乡已将9头毛驴准备就绪。项目组成员顾不上休息,迅速将行李从车上卸下又捆绑在毛驴身上,在柯尔克孜族向导的带领下,朝着目的地前进。此时正值中午12点,同志们经受着太阳的炙烤,个个满头大汗,但大家劲头十足,互相鼓励前行,翻过一条高差达1000米左右的崎岖山路,历时7个多小时,终于在下午19点到达目的地。
当项目组成员发现目的地没有生活用水的时候,感觉非常失落,而自身携带的水在沿途已经用完,到达目的地的喜悦立即被冲的烟消云散。正当同志们一筹莫展的时候,热情好客的柯尔克孜族老乡将他们积攒的生活用水分给了我们一些,还带我们到一个水源地(小水潭),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水源。沐着暖暖的情谊,同志们原本疲惫的身躯一下子又精神起来,大家开始张罗晚饭,搭建帐篷,忙碌开来……
由于工区严重缺水,项目负责人临时调整工作方案,统筹安排,合理分配工作量,尽量缩短工期。8月23—25日,项目组每天天微微亮就已吃完早饭准备出工,中午就随身携带的干粮充饥,一直到傍晚回到驻地才吃晚饭并休息,为的就是尽快完成工作任务,节约老乡的水源。
然而,老乡的水源还是由于我们的到来快速下降,最终因为生活用水极度短缺,项目组临时决定26日一部分同志先行撤离,项目负责和剩下的三位同志再坚持一天,于27日撤离。
8月28日,经过暂短休整,补给好各项“游击”物品,尤其是准备了充足的水,于次日清晨7时许再度挺进柯尔克孜族牧区进行“游击战”。这次项目组成员吸取了之前的经验教训,经过三天奋力苦战,于8月31日顺利完成了本次柯尔克孜族牧区“游击”作业任务。
此次“游击战”历时10天,期间状况不断,给项目组工作增添了许多困难,但是对于地质工作者来说这些困难就像“家常便饭”,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地质工作者有不怕困难、知难而上、越战越勇的精神,有面对重重困难时,依然展现出地质人恪敬职守、兢兢业业、顽强拼搏的精神。地质“三光荣”精神就像一面旗帜,引领着一代又代地质工作者奋力前行。
区域地质调查所 李武杰供稿
2015年9月16日
8月22日早8点,项目组成员收拾好行装,驱车前往空台艾肯,那里是项目组的第一站也是辗转站。车子在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道路上前行,由于沿途多为水毁路段,不时还出现陷车,给行进又增添了许多困难。经过3个多小时的颠簸,项目组终于于上午11点一刻到达了空台艾肯。
辗转站是项目组之前与柯尔克孜族老乡约定的地方,也是项目组成员更换交通工具的地点,柯尔克孜族老乡已将9头毛驴准备就绪。项目组成员顾不上休息,迅速将行李从车上卸下又捆绑在毛驴身上,在柯尔克孜族向导的带领下,朝着目的地前进。此时正值中午12点,同志们经受着太阳的炙烤,个个满头大汗,但大家劲头十足,互相鼓励前行,翻过一条高差达1000米左右的崎岖山路,历时7个多小时,终于在下午19点到达目的地。
当项目组成员发现目的地没有生活用水的时候,感觉非常失落,而自身携带的水在沿途已经用完,到达目的地的喜悦立即被冲的烟消云散。正当同志们一筹莫展的时候,热情好客的柯尔克孜族老乡将他们积攒的生活用水分给了我们一些,还带我们到一个水源地(小水潭),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水源。沐着暖暖的情谊,同志们原本疲惫的身躯一下子又精神起来,大家开始张罗晚饭,搭建帐篷,忙碌开来……
由于工区严重缺水,项目负责人临时调整工作方案,统筹安排,合理分配工作量,尽量缩短工期。8月23—25日,项目组每天天微微亮就已吃完早饭准备出工,中午就随身携带的干粮充饥,一直到傍晚回到驻地才吃晚饭并休息,为的就是尽快完成工作任务,节约老乡的水源。
然而,老乡的水源还是由于我们的到来快速下降,最终因为生活用水极度短缺,项目组临时决定26日一部分同志先行撤离,项目负责和剩下的三位同志再坚持一天,于27日撤离。
8月28日,经过暂短休整,补给好各项“游击”物品,尤其是准备了充足的水,于次日清晨7时许再度挺进柯尔克孜族牧区进行“游击战”。这次项目组成员吸取了之前的经验教训,经过三天奋力苦战,于8月31日顺利完成了本次柯尔克孜族牧区“游击”作业任务。
此次“游击战”历时10天,期间状况不断,给项目组工作增添了许多困难,但是对于地质工作者来说这些困难就像“家常便饭”,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地质工作者有不怕困难、知难而上、越战越勇的精神,有面对重重困难时,依然展现出地质人恪敬职守、兢兢业业、顽强拼搏的精神。地质“三光荣”精神就像一面旗帜,引领着一代又代地质工作者奋力前行。
区域地质调查所 李武杰供稿
2015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