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
-
07-31
省地质调查院副院长张晓团一行深入
7月23日至25日,省地质调查院副院长张晓团一行深入汉中、安康野外项目一线开展调研指导和“送清凉”慰问活动,院地勘处、机关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参加。
查看更多 -
07-25
陕西省一三九煤田地质水文地质有限公司刘文革一行来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交流座谈
2025年7月24日,陕西省一三九煤田地质水文地质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刘文革一行,来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开展业务交流与合作座谈。中心主任钞中东主持会议。中心总工程师及相关科所负责同志参加座谈。
查看更多 -
07-24
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举办深入贯彻
为切实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进一步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解,7月21日,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辅导学习会,会议邀请陕西省委党校教授李晓燕和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张拴厚作专题辅导授课。
查看更多 -
07-08
播撒科学种子 守护绿色秦岭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省地质调查院组织的“科普七进”工作,7月4日,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联合韦曲街道靖宁路社区,走进长安区橡树湾幼儿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共驻共建齐育人 地质探秘进校园”特色科普活动。
查看更多
翠华山山崩地质地貌调研
发布日期: 2015-06-08 作者: 来源: 浏览数:1218
2015年5月17日,经市九三学社批准,地调中心九三学社全体社员(地质工作者)参加了由二物支社组织的翠华山山崩地质地貌调研活动。该活动目的是通过调研,了解山崩地貌的形成、形态及地质遗迹。
翠华山位于陕西西安市以南23公里秦岭北脉,海拔 2132,面积 99.81 km2,发育有全新世以来形成的山崩遗迹,山崩总体量达3亿m3,总面积32km2, 其单个崩石体的体积一般在103~104 m3,最大山崩石块单体体积为89,640m3,为国内外报道单个崩石体积最大。
翠华山山崩地貌形成历史悠久,山崩主体形成于西周时期。山崩可分为三期:第一期形成十八盘崩塌体和堰塞湖,在西侧翠华峰断崖上形成色暗、较平直、陡峭的临空面;第二期形成山崩主景区的石海崩塌体,体积巨大,在正对着本点的翠华峰断崖上形成横切第一次断崖的临空面;第三期形成南侧较缓的断崖面,已有植被覆盖,石块体积最小。山崩足迹规模在中国范围内属于最大,在世界范围内仅次于塔吉克斯坦的USOI山崩和新西兰韦克瑞莫纳山崩,位居世界第三,以“终南独秀”和“中国地质地貌博物馆”著称。
通过这次调研,大家对翠华山“临空面、崩塌堆积、堰塞坝、堰塞湖、崩塌洞穴”等山崩地貌类型,有了深刻的体验和认识,对大自然造就的“太乙观星、风洞、冰洞、一线天、石墙、天堑石海、卧驼、卧虎守台、双鱼闹海、金蝉脱壳、银蟾负子”等奇石异洞景观感叹不已,感受到地质活动的强大力量。
翠华山位于陕西西安市以南23公里秦岭北脉,海拔 2132,面积 99.81 km2,发育有全新世以来形成的山崩遗迹,山崩总体量达3亿m3,总面积32km2, 其单个崩石体的体积一般在103~104 m3,最大山崩石块单体体积为89,640m3,为国内外报道单个崩石体积最大。
翠华山山崩地貌形成历史悠久,山崩主体形成于西周时期。山崩可分为三期:第一期形成十八盘崩塌体和堰塞湖,在西侧翠华峰断崖上形成色暗、较平直、陡峭的临空面;第二期形成山崩主景区的石海崩塌体,体积巨大,在正对着本点的翠华峰断崖上形成横切第一次断崖的临空面;第三期形成南侧较缓的断崖面,已有植被覆盖,石块体积最小。山崩足迹规模在中国范围内属于最大,在世界范围内仅次于塔吉克斯坦的USOI山崩和新西兰韦克瑞莫纳山崩,位居世界第三,以“终南独秀”和“中国地质地貌博物馆”著称。
通过这次调研,大家对翠华山“临空面、崩塌堆积、堰塞坝、堰塞湖、崩塌洞穴”等山崩地貌类型,有了深刻的体验和认识,对大自然造就的“太乙观星、风洞、冰洞、一线天、石墙、天堑石海、卧驼、卧虎守台、双鱼闹海、金蝉脱壳、银蟾负子”等奇石异洞景观感叹不已,感受到地质活动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