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当前所在位置>新闻中心>单位要闻
相关新闻

全力支撑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矿产中心地质找矿成果

发布日期: 2023-04-18         作者: 赵鹏彬 编辑:杨文蕙         来源:         浏览数:2355

陕西省位于中国大陆的腹心,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强烈,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大地构造横跨华北陆块、秦岭造山带和扬子陆块等三大构造单元,地质构造和地质演化过程复杂多样。地质构造条件控制了矿产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特色,陕北以优质煤、石油、天然气、盐类、粘土类矿产为主;关中地区以煤、有色金属、建材、地热、矿泉水等矿产为主;陕南秦巴山区以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和各类非金属矿产为主。截止目前,全省已发现矿产140种,已查明储量的矿产93种,已查明储量的矿产地(矿区)980处,矿产资源储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聚焦主责主业不放松,坚持以地质找矿工作为中心,不断加大地质矿产项目投入,特别是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以陕西重要矿集区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地质找矿项目,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找矿成果,为陕西矿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

一、地质找矿工作形势分析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矿产资源问题,将“立足国内,增强能源资源保障能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之一。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要求“确保粮食安全,保障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2022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就新时代自然资源事业的发展与成就举行发布会。自然资源部表示,自然资源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突出紧缺战略性资源,加强基础地质工作,加大勘查特别是精查力度,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作用,切实增强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地质工作,印发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相关文件,明确我省找矿突破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有力促进矿突破战略行动落实落地。中央和各级政府对能源资源保障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实现地质找矿突破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外部条件。 

陕西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立足我省实际,不断建立和完善地勘工作管理体制,基本实行了公益性与商业性分体运行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了地质勘查资金多元化投入的新局面。设立的省级地质勘查基金,引导和拉动了社会资金投入矿产勘查领域,使社会资本投入占比不断攀升,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基本形成。随着地质找矿新机制的推进,省属地勘单位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得到增强,为地质找矿工作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支撑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工作进展和主要成果

近年来矿产中心共实施公益性项目、地勘基金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重点项目33个,其中省公益项目22个,地勘基金项目11个,中国地质调查局重点项目1个,取得了一系列基础地质调查研究、矿产调查评价成果,有力推动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取得更大成效。

(一)基础地质调查研究成果有力推动区域地质找矿

一是通过镇安西部矿集区基础地质调查,建立了调查区地层系统和构造-岩浆演化序列,基本查明了矽卡岩型钨钼矿主要容矿地层(石瓮子组、白龙洞组、石家沟组和古道岭组)的岩石建造及空间展布特征;建立了调查区构造-岩浆综合成矿模式,提出了镇安西部矿集区寻找岩浆热液型钨钼多金属矿产调查工作的“空、天、地、钻”的综合勘查技术方法体系,有力支撑镇安西部矿集区找矿工作。二是开展陕西省富油煤及伴生有益矿产资源赋存规律研究,分区分级划分了陕西省富油煤资源开发区块,优先级24处、有利级79处、一般级140处;圈定陕西省富油煤资源有利区8处,分析了陕北煤化工产业的煤炭需求现状和趋势,提出了陕北地区富油煤资源的开发产业布局建议。三是开展陕西凤太矿集区金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研究,建立了金矿成因模型和找矿模型,为区域金矿找矿指明了方向。四是开展陕西秦巴地区基性-超基性岩中钪、稀土等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圈出1个钪、稀土金属矿产找矿远景区和4个钪矿找矿远景区,为进一步开展钪、稀土等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五是开展陕西省丹凤县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修测),在复杂构造带和前寒武纪变质地块中,识别出会仙火山岩、金关火山岩等重要岩石组合,对全面认识东秦岭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厘定了商丹蛇绿构造混杂岩带的主要物质组成、变质变形特征,查明了金陵寺-皇台构造带物质组成、构造属性、变质变形特征,提出了弧后盆地两阶段演化模式,进一步深化了东秦岭构造演化认识。系统总结了区内优势矿产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划分了成矿区带(Ⅰ级2个,Ⅱ级2个,Ⅲ级3个,Ⅳ级8个),划分矿床成矿系列21个,总结了成矿规律,指出了下一步找矿方向。六是开展渭河盆地三维地质结构调查及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系统探讨了渭河盆地主要活动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恢复了渭河盆地基底结构,精细构建了渭河盆地三维地质结构模型,为关中盆地城市群地热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防灾减灾提供基础支撑。

(二)矿产调查评价项目新发现一批矿产地和重要靶区

一是在镇安西部地区圈定1∶5万剩余重力局部异常32个,1∶2.5万航磁局部异常52处,遥感蚀变异常12处,综合重力、航磁、遥感特征,新推断断裂构造24条,其中控矿断裂6条,推断隐伏岩体7处;圈定找矿靶区13处,其中深部靶区7处,新发现钨矿点4处,为镇安西部矿集区进一步开展矿产勘查工作提供了有利区块。二是在陕西小秦岭金矿田成矿规律与深部成矿预测研究,系统研究小秦岭金矿田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特征、总结研究成矿规律,采用综合信息预测方法对中深部(-400米标高以上)资源潜力进行成矿预测,圈定13个找矿有利靶区,钻探验证善车峪密集区Q8号矿脉深部实施两个深孔(孔深分别为1918.60米和1632.20米),其中ZK801在-228米标高(1513.55-1525.35米)控制构造蚀变带厚5.88米,圈定金矿体厚0.53米,金品位1.40×10-6,首次发现糜棱岩型金矿体,为小秦岭矿集区深部寻找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具有重要探索意义。三是在勉略宁地区提交可供进一步工作的矿产地2处。其中宁强县何家垭一带圈出镍钴矿体2条,矿化体4条,其中主矿体视厚度13.65米,镍品位0.211%-0.884%,钴品位0.022%-0.083%,伴生铜品位0.227%-0.614%,深部具有镍钴找矿的较大潜力。四是在洛南高耀一带新发现锡矿点1处,填补了陕西锡矿找矿的空白。五是在紫阳一带新发现大规模钒矿化带1条,长约8km,宽1~2km,单工程控制V2O5平均品位大于1%,具有寻找大型—超大型钒矿的潜力。六是在安康老县、紫阳梅子铺一带区圈定地球化学综合异常126个,新发现重晶石矿产地1处,碱性岩-碳酸岩型铌(伴生钽、稀土)矿产地1处,金、钒、重晶石等矿(化)点及线索49处,为下一步矿产勘查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三)“中国矿产地质志·陕西卷”研编成果丰硕。

“中国矿产地质志·陕西卷”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实施的中国矿产地质志总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完成了油气、煤炭、铀矿、金属、非金属、水气等6个单矿种(组)志书、矿产志普及本、矿产志总卷及系列图件研编。中国矿产地质志·陕西卷研编工作取得了系列研编成果显著,具有“三个首次”特点,成果荣获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2021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奖项。一是首次全面总结了陕西省矿产地质特征,全面分析了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及成矿地质条件,系统建立陕西省矿产地质数据库(集)。二是首次划分了陕西有利成矿时空域、编制了“断代”成矿规律图,提出了涵盖全部矿种的陕西省综合矿床类型划分方案,揭示了陕西板块构造完整演化过程矿产资源的形成及时空分布规律。三是首次提出矿集区形成与成矿事件有关的新认识。通过矿产志研编工作,有力提升了陕西矿产地质研究的科学水平,为新时期地质找矿工作提供科学理论支撑,为新时代地质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我省矿产资源领域决策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矿产中心将以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扎实做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支撑工作,加强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调查和科学研究工作,聚焦制约找矿突破的关键基础地质问题,深化关键问题解决,不断推动我省找矿突破取得新的成效,为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地质矿产保障。

(一)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完成重点成矿区带1∶5万或1∶2.5万基础地质调查,开展陕西省泉溪等1∶5万基础地质调查等项目,深化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认识,更新一批基础图件,新圈定一批物化遥异常和发现一批找矿线索,全面提高基础地质工作程度,为矿产地质调查项目布设选区和进一步科学研究提供扎实的基础地质资料。二是试点开展小秦岭、凤太等重要矿集区深部地质结构探测基础地质调查,查明矿集区深部结构,特别是控矿构造特征,结合矿区构造研究,建立重要矿集区控矿构造体系,集成编制形成重要矿集区地表+深部系列图件和数据库,为实现矿集区找矿突破提供重要基础资料。

(二)加大矿产地质调查或专项地质调查力度

一是加快推进重点调查区的矿产地质调查或专项地质调查。开展汉中西部东皇沟-茶店一带镍钴铜多金属、汉中迷坝岩体外围钨铜钴多金属矿产地质调查、西乡两河口-紫阳毛坝一带钒金多金属矿产地质调查、安康凤凰山隆起南缘金多金属矿产地质调查等项目,加大异常查证和矿(化)点检查力度,力争实现找矿新发现,圈定一批新的矿权空白区找矿靶区,提出一批勘查区块建议,为后续矿产勘查奠定扎实基础。二是加大深部矿产调查力度。针对金、铅锌、钨钼、镍、铁、铜等成矿背景优越,深部找矿空间大的区域,开展小秦岭、凤太等矿集区深部找矿示范工程,实现深部找矿突破,引领区域找矿工作,力争在凤太矿集区、小秦岭矿集区、镇安西部、洛南蟒岭岩体西缘、渭北隆起、勉略宁、山阳-凤镇深大断裂两侧等重要区域和成矿构造位置取得深部找矿新进展。

(三)深入开展地质科学研究 

一是加强基础地质与成矿规律研究。重点开展北秦岭、南秦岭等重要成矿区带基础地质、成矿规律、找矿方向及本省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专题研究,提高基础地质和成矿作用的研究程度,为矿产资源勘查及地质找矿工作部署提供基础资料。二是加大省内重要矿集区形成机理研究。以重要矿集区为重点,开展调查勘查,查明成矿条件现状,深入综合研究,抓住关键成矿控制条件,找准突破口,剖解成矿机理,推动矿集区外围及其它成矿条件可类比区域取得找矿突破新进展。三是加强矿产勘查技术方法研究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开展小秦岭、凤太、勉略宁、渭北等地区深部地质找矿的综合地球物理技术方法、深部钻探技术、找矿靶区优选等方面专题研究,探讨有效的勘查技术方法组合,选择代表性地区开展地质找矿技术方法应用研究,推进地质找矿与勘查技术方法创新和体系建立。

(四)持续做好矿产志项目成果转移转化工作

一是按计划推进油气卷、煤炭卷、金属卷、水气卷和总卷修改和出版工作,做好陕西省典型矿床岩矿石标本采集制作和矿产志成果资料汇交等相关工作。二是不断加深成矿规律研究和认识,支撑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三是持续维护更新矿产志数据库,服务矿产资源管理中心工作。

(五)积极拓展省外境外地质调查勘查领域

以传统新疆、内蒙古等省(区)矿产勘查市场为基础,进一步拓展西北其他地区地质调查勘查业务,积极跟进沙特区调项目进展,力争实现省外境外地质调查勘查工作新的突破。

(六)加强地质矿产信息化建设

全面集成陕西省基础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等成果资料,整合共享数据资源,开发系列产品,支撑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性行动,为社会化服务提供数据分析、挖掘、组织、管理等精准服务。